“好的稅企關系猶如蜜蜂與花朵”
古印度哲學家考底利耶在其著作《政事論》里提到:蜜蜂能夠采到蜜,還能讓花成長得更好。在山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波看來,好的征納關系,也應該像蜜蜂與花朵的關系一樣,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逐步走向深入,蜜蜂與花朵型的稅企關系,正在加速形成。
這兩年來,山西建投董事長孫波有了一個新身份——義務稅收宣傳員。日前,剛參加完省里有關會議的孫波,如約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這次會議,還有前幾天全國建筑行業會議,我都積極地跟大家宣傳稅收,尤其要宣傳這么好的稅收營商環境。”孫波說。
孫波最近常常宣傳的話題是個稅。對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了如指掌的他豎起大拇指說:“這是黨執政為民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在稅收方面的體現,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一致。”
“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稅收領域的體現。”孫波進一步談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富強”,個稅改革的目的正是讓老百姓“錢袋子”更滿,人民更富裕,國家更富強;“和諧”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一,其內涵包括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需求——六項附加扣除政策就一一指向這些基本民生領域:繼續教育保障了勞動者接受教育的權利,大病醫療、房貸房租幫助老百姓實現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贍養老人、子女教育與中華民族尊老愛幼、重視家庭的傳統一致。“所以說,個稅改革是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吻合。”在孫波看來,新個稅法體現了稅收政策的民生關懷與溫度,對勞動密集型的建筑企業而言,有利于激發員工干事的激情。
山西建投是山西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有投資建設集團公司,也是國家稅務總局重點監管的千戶集團企業之一。孫波在這家國企工作了30多年,他談道,不僅是個稅改革,近幾年來稅務機關迅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減稅降負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服務、靠前服務,一種新型稅企關系正在構建:稅企關系“清”上加“親”,溝通更順暢,合作更緊密,關系更和諧。
共治共贏:
稅企關系“清”上加“親”
孫波的案頭,放著一本紅色的冊子——這是山西建投集團與原山西省國稅局、地稅局于2017年7月5日共同簽署的《稅收共治合作協議》。孫波一邊翻著這份他非常熟悉的協議,一邊向記者介紹這一年多來的改變。“稅企共治,是稅務機關落實‘放管服’改革的智慧結晶,開啟了稅企合作新模式,樹立了稅企合作新標桿。”孫波說道。
這份協議是山西省首份稅收共治合作協議。稅企關系走向共治,孫波認為是稅務部門主動邁出了第一步,而山西建投是山西稅收共治實踐的“第一個受益者”。
受益,體現在辦稅成本下降。協議簽署后,山西省稅務部門為山西建投開發了專用網上辦稅集成化平臺,為山西建投開通辦稅綠色通道,開辦納稅人學堂專場培訓。“一系列特色服務為辦稅提供了諸多便利。2017年為企業節約辦稅成本約120多萬元。”山西建投總會計師李宇敏談道。
受益,體現在企業風險降低。2018年4月,山西建投收到一份特殊的“體檢報告”——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大企業服務團隊為山西建投量身打造的《稅收健康體檢報告》,報告從工程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發票管理等方面出發,為企業提出科學合理的稅務意見。山西建投稅務部部長閆國偉認為:“這份體檢報告幫助企業及時發現稅務管理的薄弱環節,為企業有效防控風險和規范經營行為提供了重要參考。”
受益,體現在稅法遵從度提升。稅務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也提高了企業的納稅自覺性、主動性,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納稅意識。“稅務人員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辦,讓我們很感動,也感到肩上‘納稅人’的這份責任。”孫波說。
翻至協議的最后一頁,孫波指著自己的簽名說:“這份協議以及之前的《稅企遵從合作備忘錄》,我都是親歷者。從‘遵從’到‘共治’,體現了稅務部門理念的變化,是一種里程碑式的變化。”
“以前,稅企被戲稱為‘貓鼠關系’。我們對稅企關系的認識也停留在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對稅收缺乏了解。”孫波談道,這幾年,伴隨“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服務型政府的構建,稅企關系走向“清”“親”。“親”的基礎是信任,稅企雙方資料共享,稅務機關融入了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重點是互動,雙方聯系多了,走動多了,稅收成為企業發展的支持者。關鍵是雙贏,稅企共治的過程中,雙方不斷改進、互相促進,成為對方不斷發展的推動者。
共進共振:
稅收為國企改革“授粉”
大自然中,蜜蜂通過采集花粉釀蜜,花朵通過蜜蜂授粉,它們形成了互為依存的關系。“我們跟稅收之間就是這樣,稅收為我們提供政策支持與優質服務,企業得以輕裝上陣。反過來,企業發展壯大為發展經濟、擴大稅基起到推動作用。”孫波說。
在孫波看來,稅收的杠桿作用在企業面臨的兩次重大改革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建筑方式變革。
“好的稅企關系猶如蜜蜂與花朵”
2017年,作為山西省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山西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山西建投前身)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承擔著省屬國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的重任,山西建投對改革路徑的選擇慎重又嚴謹。孫波介紹,在改革中,盤活資產至關重要。“評估固定資產時產生的增值,如果要繳稅,會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進而影響企業改制進程。”孫波回憶。
正在企業頭疼時,一條稅收優惠政策解決了大問題。2017年稅務部門出臺了關于支持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制的文件,明確改制中資產評估增值不計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只有親歷者,才知道這項政策的含金量有多大!”孫波感慨,這項政策幫助山西建投減負達千萬元,此外,自營改增政策實施以來,企業累計減負超過4億元,企業收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在改革進程中,山西省稅務部門多方發力,推動改革:與山西省國資委出臺《關于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為企業改革明確稅務處理路徑;組織多人參加的專門隊伍進駐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稅務問題;在山西建投與另一家省屬國企重組的過程中,山西省稅務部門專門請來相關稅務專家,幫助企業研究重組方案……
“山西建投混改的成功,離不開稅務部門的鼎力支持!”一句話,道出了孫波的感慨與感激。
山西建投面臨的另一項重大改革,是建筑工業化——建筑企業建造方式由現場作業發展為工廠作業。“這是行業業態的一次變革。企業需要長期投入,設備、技術投入量都比較大。”談到這里,孫波掰起手指頭,比劃起稅收對這項改革的支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采購設備的稅前抵扣……“這些政策,對推動改革的杠桿作用都很大。”孫波說,在企業資金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的情況下,稅收提供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支持,促進企業提高裝備機械化水平、實現現代化發展。
在稅收“授粉”幫助下,輕裝上陣的山西建投近兩年發展迅速。2018年,企業規模同比增長26%,企業合同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建筑施工等傳統板塊穩步增長,基礎設施、房地產、建筑工業等板塊增勢強勁。“企業發展快了,利潤多了,繳納稅收也會增多。作為國企,這是我們為國家多作貢獻的重要途徑。”采訪最后,孫波指著辦公樓張貼的個稅宣傳海報說道,“如今稅收營商環境這么好,相信企業發展會蒸蒸日上。我本人也會繼續當好稅收宣傳員。”
這兩年來,山西建投董事長孫波有了一個新身份——義務稅收宣傳員。日前,剛參加完省里有關會議的孫波,如約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這次會議,還有前幾天全國建筑行業會議,我都積極地跟大家宣傳稅收,尤其要宣傳這么好的稅收營商環境。”孫波說。
孫波最近常常宣傳的話題是個稅。對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了如指掌的他豎起大拇指說:“這是黨執政為民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在稅收方面的體現,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一致。”
“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稅收領域的體現。”孫波進一步談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富強”,個稅改革的目的正是讓老百姓“錢袋子”更滿,人民更富裕,國家更富強;“和諧”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一,其內涵包括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需求——六項附加扣除政策就一一指向這些基本民生領域:繼續教育保障了勞動者接受教育的權利,大病醫療、房貸房租幫助老百姓實現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贍養老人、子女教育與中華民族尊老愛幼、重視家庭的傳統一致。“所以說,個稅改革是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吻合。”在孫波看來,新個稅法體現了稅收政策的民生關懷與溫度,對勞動密集型的建筑企業而言,有利于激發員工干事的激情。
山西建投是山西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有投資建設集團公司,也是國家稅務總局重點監管的千戶集團企業之一。孫波在這家國企工作了30多年,他談道,不僅是個稅改革,近幾年來稅務機關迅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減稅降負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服務、靠前服務,一種新型稅企關系正在構建:稅企關系“清”上加“親”,溝通更順暢,合作更緊密,關系更和諧。
共治共贏:
稅企關系“清”上加“親”
孫波的案頭,放著一本紅色的冊子——這是山西建投集團與原山西省國稅局、地稅局于2017年7月5日共同簽署的《稅收共治合作協議》。孫波一邊翻著這份他非常熟悉的協議,一邊向記者介紹這一年多來的改變。“稅企共治,是稅務機關落實‘放管服’改革的智慧結晶,開啟了稅企合作新模式,樹立了稅企合作新標桿。”孫波說道。
這份協議是山西省首份稅收共治合作協議。稅企關系走向共治,孫波認為是稅務部門主動邁出了第一步,而山西建投是山西稅收共治實踐的“第一個受益者”。
受益,體現在辦稅成本下降。協議簽署后,山西省稅務部門為山西建投開發了專用網上辦稅集成化平臺,為山西建投開通辦稅綠色通道,開辦納稅人學堂專場培訓。“一系列特色服務為辦稅提供了諸多便利。2017年為企業節約辦稅成本約120多萬元。”山西建投總會計師李宇敏談道。
受益,體現在企業風險降低。2018年4月,山西建投收到一份特殊的“體檢報告”——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大企業服務團隊為山西建投量身打造的《稅收健康體檢報告》,報告從工程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發票管理等方面出發,為企業提出科學合理的稅務意見。山西建投稅務部部長閆國偉認為:“這份體檢報告幫助企業及時發現稅務管理的薄弱環節,為企業有效防控風險和規范經營行為提供了重要參考。”
受益,體現在稅法遵從度提升。稅務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也提高了企業的納稅自覺性、主動性,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納稅意識。“稅務人員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辦,讓我們很感動,也感到肩上‘納稅人’的這份責任。”孫波說。
翻至協議的最后一頁,孫波指著自己的簽名說:“這份協議以及之前的《稅企遵從合作備忘錄》,我都是親歷者。從‘遵從’到‘共治’,體現了稅務部門理念的變化,是一種里程碑式的變化。”
“以前,稅企被戲稱為‘貓鼠關系’。我們對稅企關系的認識也停留在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對稅收缺乏了解。”孫波談道,這幾年,伴隨“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服務型政府的構建,稅企關系走向“清”“親”。“親”的基礎是信任,稅企雙方資料共享,稅務機關融入了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重點是互動,雙方聯系多了,走動多了,稅收成為企業發展的支持者。關鍵是雙贏,稅企共治的過程中,雙方不斷改進、互相促進,成為對方不斷發展的推動者。
共進共振:
稅收為國企改革“授粉”
大自然中,蜜蜂通過采集花粉釀蜜,花朵通過蜜蜂授粉,它們形成了互為依存的關系。“我們跟稅收之間就是這樣,稅收為我們提供政策支持與優質服務,企業得以輕裝上陣。反過來,企業發展壯大為發展經濟、擴大稅基起到推動作用。”孫波說。
在孫波看來,稅收的杠桿作用在企業面臨的兩次重大改革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建筑方式變革。
“好的稅企關系猶如蜜蜂與花朵”
2017年,作為山西省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山西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山西建投前身)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承擔著省屬國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的重任,山西建投對改革路徑的選擇慎重又嚴謹。孫波介紹,在改革中,盤活資產至關重要。“評估固定資產時產生的增值,如果要繳稅,會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進而影響企業改制進程。”孫波回憶。
正在企業頭疼時,一條稅收優惠政策解決了大問題。2017年稅務部門出臺了關于支持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制的文件,明確改制中資產評估增值不計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只有親歷者,才知道這項政策的含金量有多大!”孫波感慨,這項政策幫助山西建投減負達千萬元,此外,自營改增政策實施以來,企業累計減負超過4億元,企業收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在改革進程中,山西省稅務部門多方發力,推動改革:與山西省國資委出臺《關于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為企業改革明確稅務處理路徑;組織多人參加的專門隊伍進駐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稅務問題;在山西建投與另一家省屬國企重組的過程中,山西省稅務部門專門請來相關稅務專家,幫助企業研究重組方案……
“山西建投混改的成功,離不開稅務部門的鼎力支持!”一句話,道出了孫波的感慨與感激。
山西建投面臨的另一項重大改革,是建筑工業化——建筑企業建造方式由現場作業發展為工廠作業。“這是行業業態的一次變革。企業需要長期投入,設備、技術投入量都比較大。”談到這里,孫波掰起手指頭,比劃起稅收對這項改革的支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采購設備的稅前抵扣……“這些政策,對推動改革的杠桿作用都很大。”孫波說,在企業資金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的情況下,稅收提供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支持,促進企業提高裝備機械化水平、實現現代化發展。
在稅收“授粉”幫助下,輕裝上陣的山西建投近兩年發展迅速。2018年,企業規模同比增長26%,企業合同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建筑施工等傳統板塊穩步增長,基礎設施、房地產、建筑工業等板塊增勢強勁。“企業發展快了,利潤多了,繳納稅收也會增多。作為國企,這是我們為國家多作貢獻的重要途徑。”采訪最后,孫波指著辦公樓張貼的個稅宣傳海報說道,“如今稅收營商環境這么好,相信企業發展會蒸蒸日上。我本人也會繼續當好稅收宣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