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在什么情況會顯示負數
1、企業發生虧損時,企業應當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并且由于虧損企業的應交所得稅為零了.
那么這時,就會出現所得稅費用為負數的情況了.
2、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一般情況下是正數.
企業有利潤后才會交納所得稅,如果是負利潤,就不會交所得稅.
3、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有在收到當期退稅的情況,或者沖銷計算錯誤稅金的情況下,可以為負數。
所得稅費用為負數怎么做會計處理1.確認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時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確認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時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所得稅費用的概念和計算公式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八枚愘M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于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于當期應交所得稅。
所得稅計算公式:
1、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2、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企業應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之和,即為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通過“所得稅費用”科目核算。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應交所得稅是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是在企業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的基礎上調整確定的,計算公式為:
間接法: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企業當期應交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確認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是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所得稅費用的科目進行核算,遞延所得稅是計入所得稅費用的科目里。既然會出現所得稅費用負數的情況,不如來看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在企業所得稅在什么情況會顯示負數文中,快來看看吧!
下一篇:電子稅務票票種核定辦理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