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看好5G,李彥宏死磕AI,你呢?
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是聽取代表意見,促進新經濟形勢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推動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每年都會有代表出席互聯網,就行業趨勢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在2019年新經濟形勢研判下,以雷軍、李彥宏、馬化騰為代表的互聯網領軍者又會提出怎樣的觀點呢?
雷軍:5G將是新動力,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
雷軍三份建議:《關于布局5G應用 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關于提高創新能力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深化落實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建議》。
物聯網掀起了世界萬物互聯的新方式,5G更是因此成為全球期待值最高的新一代通信技術。未來5G在物聯網連接方面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相關報告預計,2022年,僅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就將超過7.24萬億元。
5G作為數字經濟新引擎,未來不止在移動通訊方面有空前的市場,未來,基于5G的三大應用場景,將會涌現出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等等物聯網應用場景,為各行各業帶來可期的收入增長。
因此,雷軍提出《關于布局5G應用 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的書面建議:
加速工業物聯網應用,助力工廠智能化轉型。建議國家加大對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引導中央、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圍繞大型制造企業上下游進行垂直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虛擬的產業閉環,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整體國際競爭力;
發展智慧農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5G農業應用補貼和優惠政策,鼓勵各方資源參與。因地制宜,智慧農業先實驗,再推廣。全面提升在養殖業、植保等方面的高科技應用;
發展無人駕駛與車聯網,提高交通智能化程度。建議國家研究、制定和出臺相關方面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尤其在無人駕駛安全責任問題、技術、國家標準規范、芯片應用等方面進行前置性研判,確保該方面智能、安全可控;
普及醫療物聯網應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逐步推動5G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加快完善相關方面的標準,出臺鼓勵性政策,加大相關應用的研發和投入力度。
另外,在《關于提高創新能力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建議》提議中,雷軍還表示,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也被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列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領域,我國現在在航空航天領域方面有著絕佳的機遇。
但不可置否,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還是存在的。隨著資本的推動,國內這類的企業已經猛然興起,但在該方面的政策、標準、資源、市場等方面卻還有待完善。因此,就需要加快推動航天立法,確定行業準入標準,探索有利于商業航天發展的機制。同時,還要推進航天制造基礎設施開放共享,合理有效利用空間資源,構建適應商業化的量產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并拓展商業服務于應用空間。
在《關于進一步深化落實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建議》中,雷軍表示,信息無障礙不僅是技術研發問題,更是一個需要政府、企業、配套產業鏈、社會組織等多方面統籌協調、緊密協作的系統工程,還涉及到全社會相關意識的提升。
李彥宏:三項提案聚焦AI,下半年長沙可“嘗鮮”無人車
從2015年以來提出“中國大腦”以來,李彥宏已經連續5年在兩會之上提出人工智能相關的提案,今年更是三項提案聚焦人工智能,包括了智能交通、電子病歷和人工智能倫理建設三個方面。
百度ALL IN AI 已經是眾人皆知了,此時不妨回顧一下李彥宏如何把人工智能“帶進”兩會的:
l 2015年,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式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制高點;
l 2016年,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和法規,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l 2017年,關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幫助解決走失兒童問題;關于打造智能交通信號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關于加強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構建國家創新型經濟;
l 2018年,提議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能平臺,加強新技術落地應用;打造自動駕駛政策全球新高地,構建汽車產業強國。
《關于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百姓出行更順暢》
從2015年“打好基礎”,到2016年首次提出無人駕駛相關內容,連續三年,李彥宏在智能交通方面的眼光可謂是從局部到整體,越發點中關鍵。城市化進程在加快,老百姓對出行的質量和需要在提升,在有限的條件和傳統方法難以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城市環境相結合 。
李彥宏提議,國家進一步加強引導,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并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放。具體如下:
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鼓勵各地政府增加車路協同路側設備布設,開發車路協同管理平臺;
開展智能交通應用示范,選取有條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號燈、智能停車等應用,并逐步向全國推廣。
《關于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促進智能醫療應用探索,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同樣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提案,在提出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后,李彥宏接連提出橫跨經濟和民生的重要議題。
對此,李彥宏建議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在電子病歷數據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統籌規劃,加快相關智能應用的探索,助力形成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具體實施:
繼續推行并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鼓勵醫療機構與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提升我國電子病歷數據資源的規模和質量;
完善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保障,加快相關法律、管理規范的制定,開發數據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機制;
加快推進電子病歷的科研和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專業性行業組織等聯合開展探索、擇優落地試點,推動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問題攻關。相關技術成熟后,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從供給側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早日落地。
《關于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我國的人工智能水平已處在國際前列,國內外資本涌入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創造了便捷的條件。但技術發展也有著不可逾越的“紅線”,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正確處理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李彥宏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科學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能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項目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具體而言:
以人為核心,明確人工智能倫理原則,加強相關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為終極目標,兼顧行業創新發展;
強化領軍企業擔當,加快人工智能倫理原則落地,讓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務幫助人們成長和發展;
加強國際交流,凝聚全球共識。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倫理原則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識別禁區,為國際人工智能倫理研究貢獻中國智慧。
會議之外,李彥宏還透露,百度無人車項目進展非常順利,今年下半年,百度無人車就將在湖南長沙開始試水商業化運營。
馬化騰:打造“數字中國”,緊抓核心技術
今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帶來了七份書面建議,涉及產業互聯網、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倫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粵港澳大灣區等,分別是:《關于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加強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議》;《關于加強科技倫理建設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議》;《關于多措并舉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進改革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的建議》;《關于推動深入開展國家公園體系建設的建議》;《關于綜合發揮區域核心優勢全面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建議》。
去年,20歲被稱“沒有夢想”的騰訊宣布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轉型,從C端轉向B端,從消費互聯網轉型做產業互聯網。發展產業互聯網被馬化騰認為是給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歷史機遇和技術條件,將對實體經濟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
在建議中,馬化騰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加快5G和IPv6全面商用部署;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鼓勵工業云、金融云、政務云、醫療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各類云平臺加快發展,加速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另外,馬化騰認為,沒有基礎核心技術是相當危險的,即使我們應用再多,那也只是空中樓閣,在沙灘上起高樓,不牢靠。
馬化騰在《關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加強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議》中建議道,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科學領域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聯動創新平臺,打通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建設科研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強化基礎科學的普及和教育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提升科普水平,加強科技后備力量的培養,為中國未來20年至30年可持續的科技競爭力打下基礎。
與李彥宏有著同樣考慮,馬化騰從科學技術宏觀角度提出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建設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議》。馬化騰提出要對科技倫理的關鍵性問題在認識上有共識,行為上有共振,才能發揮好科技倫理對科技創新的調節作用,促使科技活動朝著更有利于人類和人類社會的 方向發展。
具體建議,第一,加強科技倫理的制度化建設。國家層面,建議針對相關新技術制定倫理準則,對新技術應用進行引導和規范。國際層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包括推動建立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的全球共同倫理框架;第二,加快研究新興技術領域的法律規則問題。在數據規則方面、人工智能規則方面、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方面,建立相對用的法律規則來預防和杜絕惡性事件發生的概率;第三,加強科技倫理的教育宣傳,并鼓勵全社會踐行“科技向善”理念。
在《關于多措并舉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建議》中馬化騰建議從觸網管理、家長介入、企業技術措施、大眾觀念培養等角度多措并舉,更系統有效地實現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馬化騰在《關于綜合發揮區域核心優勢全面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建議》中提出四項建議:
一是更好地發揮大灣區開放門戶優勢,培育灣區總部經濟集群。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在大灣區設立總部,深化香港和深圳科技合作,支持澳門開放多元發展,加強大灣區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二是更好地發揮互聯網科技優勢,促進大灣區產業鏈全面升級。研究組建以金融科技為特色的“灣區開發銀行”,促進制造業融合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效能,培育面向全球市場的數字文化產業。
三是更好地激發高端人才潛力,加快研究出臺“灣區英才計劃”。整合大灣區內各項人才政策,研究設立“灣區大學”,加強大灣區內青年交流合作。
四是更好地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提升企業家和社會各界參與水平。設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大灣區決策咨詢機構;加快大灣區數字政府建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激發新經濟業態活力;培育具有大灣區特色的企業家精神。
關于推進改革,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馬化騰表示:
通過實質性措施降低企業稅費,為企業減負擔、增活力;發展壯大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推動和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供給;進一步推動公共就業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加強數字人才教育,深化勞動力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最后是關于民生建設的提案,《關于推動深入開展國家公園體系建設的建議》。馬化騰分別從政策、研究和技術上給出建議:
在政策層面,通過相關法律立法及修訂,理順自然保護地的土地產權問題;在研究層面,加大對海洋國家公園的投入,開展海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在技術層面,由自然保護地業務主管部門牽頭建立國家公園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共享與分析應用,提高信息資源效益,助力國家公園的標準化建設。
在2019年新經濟形勢研判下,以雷軍、李彥宏、馬化騰為代表的互聯網領軍者又會提出怎樣的觀點呢?
雷軍:5G將是新動力,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
雷軍三份建議:《關于布局5G應用 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關于提高創新能力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深化落實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建議》。
物聯網掀起了世界萬物互聯的新方式,5G更是因此成為全球期待值最高的新一代通信技術。未來5G在物聯網連接方面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相關報告預計,2022年,僅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就將超過7.24萬億元。
5G作為數字經濟新引擎,未來不止在移動通訊方面有空前的市場,未來,基于5G的三大應用場景,將會涌現出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等等物聯網應用場景,為各行各業帶來可期的收入增長。
因此,雷軍提出《關于布局5G應用 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的書面建議:
加速工業物聯網應用,助力工廠智能化轉型。建議國家加大對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引導中央、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圍繞大型制造企業上下游進行垂直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虛擬的產業閉環,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整體國際競爭力;
發展智慧農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5G農業應用補貼和優惠政策,鼓勵各方資源參與。因地制宜,智慧農業先實驗,再推廣。全面提升在養殖業、植保等方面的高科技應用;
發展無人駕駛與車聯網,提高交通智能化程度。建議國家研究、制定和出臺相關方面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尤其在無人駕駛安全責任問題、技術、國家標準規范、芯片應用等方面進行前置性研判,確保該方面智能、安全可控;
普及醫療物聯網應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逐步推動5G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加快完善相關方面的標準,出臺鼓勵性政策,加大相關應用的研發和投入力度。
另外,在《關于提高創新能力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建議》提議中,雷軍還表示,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也被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列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領域,我國現在在航空航天領域方面有著絕佳的機遇。
但不可置否,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還是存在的。隨著資本的推動,國內這類的企業已經猛然興起,但在該方面的政策、標準、資源、市場等方面卻還有待完善。因此,就需要加快推動航天立法,確定行業準入標準,探索有利于商業航天發展的機制。同時,還要推進航天制造基礎設施開放共享,合理有效利用空間資源,構建適應商業化的量產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并拓展商業服務于應用空間。
在《關于進一步深化落實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建議》中,雷軍表示,信息無障礙不僅是技術研發問題,更是一個需要政府、企業、配套產業鏈、社會組織等多方面統籌協調、緊密協作的系統工程,還涉及到全社會相關意識的提升。
李彥宏:三項提案聚焦AI,下半年長沙可“嘗鮮”無人車
從2015年以來提出“中國大腦”以來,李彥宏已經連續5年在兩會之上提出人工智能相關的提案,今年更是三項提案聚焦人工智能,包括了智能交通、電子病歷和人工智能倫理建設三個方面。
百度ALL IN AI 已經是眾人皆知了,此時不妨回顧一下李彥宏如何把人工智能“帶進”兩會的:
l 2015年,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式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制高點;
l 2016年,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和法規,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l 2017年,關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幫助解決走失兒童問題;關于打造智能交通信號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關于加強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構建國家創新型經濟;
l 2018年,提議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能平臺,加強新技術落地應用;打造自動駕駛政策全球新高地,構建汽車產業強國。
《關于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百姓出行更順暢》
從2015年“打好基礎”,到2016年首次提出無人駕駛相關內容,連續三年,李彥宏在智能交通方面的眼光可謂是從局部到整體,越發點中關鍵。城市化進程在加快,老百姓對出行的質量和需要在提升,在有限的條件和傳統方法難以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城市環境相結合 。
李彥宏提議,國家進一步加強引導,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并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放。具體如下:
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鼓勵各地政府增加車路協同路側設備布設,開發車路協同管理平臺;
開展智能交通應用示范,選取有條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號燈、智能停車等應用,并逐步向全國推廣。
《關于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促進智能醫療應用探索,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同樣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提案,在提出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后,李彥宏接連提出橫跨經濟和民生的重要議題。
對此,李彥宏建議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在電子病歷數據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統籌規劃,加快相關智能應用的探索,助力形成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具體實施:
繼續推行并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鼓勵醫療機構與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提升我國電子病歷數據資源的規模和質量;
完善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保障,加快相關法律、管理規范的制定,開發數據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機制;
加快推進電子病歷的科研和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專業性行業組織等聯合開展探索、擇優落地試點,推動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問題攻關。相關技術成熟后,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從供給側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早日落地。
《關于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我國的人工智能水平已處在國際前列,國內外資本涌入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創造了便捷的條件。但技術發展也有著不可逾越的“紅線”,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正確處理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李彥宏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科學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能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項目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具體而言:
以人為核心,明確人工智能倫理原則,加強相關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為終極目標,兼顧行業創新發展;
強化領軍企業擔當,加快人工智能倫理原則落地,讓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務幫助人們成長和發展;
加強國際交流,凝聚全球共識。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倫理原則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識別禁區,為國際人工智能倫理研究貢獻中國智慧。
會議之外,李彥宏還透露,百度無人車項目進展非常順利,今年下半年,百度無人車就將在湖南長沙開始試水商業化運營。
馬化騰:打造“數字中國”,緊抓核心技術
今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帶來了七份書面建議,涉及產業互聯網、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倫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粵港澳大灣區等,分別是:《關于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加強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議》;《關于加強科技倫理建設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議》;《關于多措并舉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進改革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的建議》;《關于推動深入開展國家公園體系建設的建議》;《關于綜合發揮區域核心優勢全面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建議》。
去年,20歲被稱“沒有夢想”的騰訊宣布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轉型,從C端轉向B端,從消費互聯網轉型做產業互聯網。發展產業互聯網被馬化騰認為是給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歷史機遇和技術條件,將對實體經濟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
在建議中,馬化騰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加快5G和IPv6全面商用部署;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鼓勵工業云、金融云、政務云、醫療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各類云平臺加快發展,加速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另外,馬化騰認為,沒有基礎核心技術是相當危險的,即使我們應用再多,那也只是空中樓閣,在沙灘上起高樓,不牢靠。
馬化騰在《關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加強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議》中建議道,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科學領域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聯動創新平臺,打通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建設科研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強化基礎科學的普及和教育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提升科普水平,加強科技后備力量的培養,為中國未來20年至30年可持續的科技競爭力打下基礎。
與李彥宏有著同樣考慮,馬化騰從科學技術宏觀角度提出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建設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議》。馬化騰提出要對科技倫理的關鍵性問題在認識上有共識,行為上有共振,才能發揮好科技倫理對科技創新的調節作用,促使科技活動朝著更有利于人類和人類社會的 方向發展。
具體建議,第一,加強科技倫理的制度化建設。國家層面,建議針對相關新技術制定倫理準則,對新技術應用進行引導和規范。國際層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包括推動建立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的全球共同倫理框架;第二,加快研究新興技術領域的法律規則問題。在數據規則方面、人工智能規則方面、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方面,建立相對用的法律規則來預防和杜絕惡性事件發生的概率;第三,加強科技倫理的教育宣傳,并鼓勵全社會踐行“科技向善”理念。
在《關于多措并舉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建議》中馬化騰建議從觸網管理、家長介入、企業技術措施、大眾觀念培養等角度多措并舉,更系統有效地實現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馬化騰在《關于綜合發揮區域核心優勢全面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建議》中提出四項建議:
一是更好地發揮大灣區開放門戶優勢,培育灣區總部經濟集群。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在大灣區設立總部,深化香港和深圳科技合作,支持澳門開放多元發展,加強大灣區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二是更好地發揮互聯網科技優勢,促進大灣區產業鏈全面升級。研究組建以金融科技為特色的“灣區開發銀行”,促進制造業融合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效能,培育面向全球市場的數字文化產業。
三是更好地激發高端人才潛力,加快研究出臺“灣區英才計劃”。整合大灣區內各項人才政策,研究設立“灣區大學”,加強大灣區內青年交流合作。
四是更好地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提升企業家和社會各界參與水平。設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大灣區決策咨詢機構;加快大灣區數字政府建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激發新經濟業態活力;培育具有大灣區特色的企業家精神。
關于推進改革,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馬化騰表示:
通過實質性措施降低企業稅費,為企業減負擔、增活力;發展壯大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推動和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供給;進一步推動公共就業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加強數字人才教育,深化勞動力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最后是關于民生建設的提案,《關于推動深入開展國家公園體系建設的建議》。馬化騰分別從政策、研究和技術上給出建議:
在政策層面,通過相關法律立法及修訂,理順自然保護地的土地產權問題;在研究層面,加大對海洋國家公園的投入,開展海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在技術層面,由自然保護地業務主管部門牽頭建立國家公園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共享與分析應用,提高信息資源效益,助力國家公園的標準化建設。
上一篇:注冊有限合伙企業有哪些優缺點?
下一篇:公司名稱核準后還能更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