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賬款如何做分錄(預付賬款分錄怎么做)
好多財務人員使用這個賬戶很“規矩”,但我們查賬時覺得很惡心,卻又不能說人家做錯了。
如果用不好這個賬戶,無論對審計人員,還是對財務人員來說,都非常不方便!
信息的清晰度,可理解性極差!
我這次不是講,怎么樣對這個賬戶進行審計。
重點講財務人員應該怎么使用這個賬戶!應該注意些什么?還有怎么能把它用好?
1.先說什么是預付賬款吧?
簡單說,錢付出去了,貨沒收到。
企業購買東西的時候是需要用到這個賬戶的。與之相關的,還有“應付賬款”賬戶。
應付賬款指:貨收到了,錢沒付!
理論上,先付錢做預付賬款,先收貨做應付賬款。
這樣做是沒有啥毛病!
但是,在實務中,對一個企業同時用兩個科目,往來賬會非常混亂!
無論是出具內部管理報表,還是查找某一企業的往來信息,都非常麻煩!
這種理論上的用法,在實務中,非常的不實用!
這也是我這次要講的重點!
2.不要同時用預付賬款和應付賬款
不是說我們在科目設置的時候,不要設置這兩個賬戶。
我講的是對同一類業務,或者同一個供應商不要既有預付賬款,也有應付賬款。
最好,所有的采購合同類的付款全部走“預付賬款”科目處理。
如果真不想用預付賬款,那全部用應付賬款也可以,用一個賬戶比同時用兩個賬戶處理往來要好得多。
更進一步,就是用“預付賬款”要比用“應付賬款”賬戶要好得多!
因為預付賬款是資產類的,應付賬款是負債類的科目。
我們還是希望我們報表中資產多一點兒,所以用預付賬款更好!
為什么非要用單一的賬戶來核算往來賬呢?
這是為了方便查詢供應商往來!順便說一句,對客戶的往來最好用“預收賬款”科目!道理與這個相似。
舉個例子說一下,這樣做的好處吧!
有時候我們要查已經付了某個供應商多少錢?我們可以直接看“預付賬款”下這個供應商的借方發生額就清楚了。
如果要看某個供應商給我們開了多少發票?直接看預付賬款的貸方發生額就行了。
這樣,一個科目,就把這個供應商開了多少票,付了多少錢,都理得清清楚楚!
當然,這要求我們也要規范做賬,(1)每收到發票時,就做會計分錄
借:成本或其他資產科目
貸:預付賬款。
(2)每付一筆錢,就做會計分錄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這樣預付賬款科目才會非常清晰。
非常方便我們核對會計入賬信息和合同臺帳信息,也有利于核對銀行轉賬數據!
所以建議,對于采購類的全部要用預付賬款來核算往來!
這樣顯得做帳非常干凈,也顯得財務人員非常老練。
我們做財務審計的時候,只要看他們往來賬是怎么處理的,就知道這個財務人員的水平怎么樣?
2.要把預付賬款當成所有供應商付款的中間科目
這里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常的會計處理是借:資產
貸:銀行存款。
但是,我們不要這樣做!
我們要分兩步處理。
第一步
借:資產
貸:預付賬款。
第二步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為什么要把做帳搞這么復雜呢?
我們的目的還是只有一個,將某一個供應商,所有的往來都要集中在“預付賬款”科目里面。
因為無論是資產賬戶還是銀行存款賬戶,其附帶的項目中,都不顯示供應商名字。
只有在“預付賬款”或“應付賬款”這種往來賬戶上,才有顯示往來單位名稱。
我們在后續查賬的時候,直接查預付賬款賬戶,就能查到某個供應商所有的款項支付情況。
是不是非常清晰?
3.財務會計是門藝術
有些人覺得,這樣處理是不是不符合財務操作規范?
完全是多慮了!
會計本身就是門藝術,不能當成嚴謹的科學,不是說某個業務必須怎么樣做會計分錄?
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所以才有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我們只要保證我們賬務處理符合基本信息質量要求,就不能說我們做錯了!
更別說,這樣操作更加利于增強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更便于管理報表的制作,便于往來對賬,便于賬表核對,賬賬核對!